重庆三峡学院--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千年古城移民之都万州。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2007年,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占地198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藏书98万余册,电子图书94万种,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现有教职工977人,其中专任教师729人,教授、副教授314人,其中博士、硕士397人,兼职教授和外籍教师6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政治法律系、民族学系、生物系、建筑工程系等14个教学院(系)和实验中心、网络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70多个本、专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盛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理为主,工、经、管、法、史、教、农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优化。学校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学校现有重庆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2005年,我校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08年12月29日,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表决,我校被列为重庆市近期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数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等活动成绩显著。近年来,在校学生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2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近40项;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奖共计70余项;2001年以来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先后两次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评为“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考上飞行员、选调生、公务员及海外就业等占相当比例,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位居市属同类高校前列。历届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三峡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区域经济和三峡文化研究上特色显著。学校现设有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两个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以及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两个市级学会;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高教研究所、三峡艺术研究所、三峡文化研究所、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化工与生物研究所、地质灾害研究所和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所等24个校级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115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084篇;出版学术专著225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70余篇;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社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539项,科研经费近5000多万元。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列为重庆市、国家三建委重点攻关项目。产学研项目三峡库区芦荟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规划项目,蓄电池铅板连铸连扎设备已正式投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学校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学校与国内多所大学及美国侨港大学、乔治亚佩雷米特大学、丹佛社区大学、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澳大学、日本立命馆等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开办了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