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高考还有23天。
在今年高三应届生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的姚悦有点特殊。去年此时,他带着自己的发明项目——“光计算机”前往美国,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2014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简称ISEF)。这个已举办60多年的赛事,曾孕育了10多个诺贝尔奖得主和图灵奖得主,40多个美国工程院院士,被冠以世界范围内中学生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去年,姚悦一举获得ISEF计算机科学一等奖、计算机科学特等奖、欧盟青年科学家奖三个重量级大奖,并应邀前往欧美参加欧盟青年科学家论坛。这是中国内地学生十年来获得的最好名次,按照赛事惯例,星空中出现了一颗以姚悦命名的小行星。当时,姚悦获奖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管高三有多累,我还会进一步完善我的光学计算机。”去年带着金牌回国后,姚悦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转眼一年过去,高考即将来临,这位“中国十年才出一个”的ISEF特等奖得主将怎样应对分数竞争?如果时光倒流,知道高考裸分这么重要,他是否还会这样义无反顾地参加ISEF?
“姚神”通过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初审,但还是“吃亏”
跟普通的高三生一样,这几天,姚悦进入到最紧张的冲刺阶段——不分昼夜地刷题。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上海交大附中科技总辅导员彭禹不免有些担心。在一个大雨天,他专程从位于市中心的本部校区赶到嘉定,为爱徒加油打气。那天下午5点半,彭禹见到了姚悦,吃饭加聊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因为6点半前姚悦必须回到教室晚自习。“你又长高了嘛,个头都比我高了一截,你不是一直比我矮好多的吗?”一见面,彭禹就跟姚悦开起了玩笑。
晚餐时,姚悦向彭禹询问起师妹——交大附中高二学生袁怡雯参加今年ISEF的情况,此时,比赛正在大洋彼岸火热进行中。不过,话题很快“言归正传”,进入高考正题。
在北大、清华近日公布的“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中,姚悦的名字同时出现。今年,上海共有三人同时被两校选中,姚悦就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初,教育部出台新高考改革方案,要求从2015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入选这份名单的学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而非以往的高考前,参加这两所中国大陆顶级高校的自主选拔测试。
“这样的结果对我而言可能算是意外的惊喜吧。”姚悦说起了在自主招生报名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报名系统里,有一项关于报名类别的选择,下拉菜单中有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选项,但并没有ISEF比赛这一项,他只能勾选了“其他”类。在划勾的那一刻,姚悦有些失落。但好在,目前的结果都不错。除了清华、北大外,姚悦还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与上海科技大学提前招生的初审。
尽管如此,行走在高考路上的姚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太多。按照一位老师的说法,大家眼中的“姚神”虽然成绩优异,但现在去拼“裸考”,难免“吃亏”。
重回“拼裸分时代”:分数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让他猝不及防
为何说“吃亏”,彭禹忍不住算起一笔账:为了备战比赛,从2013年4月开始的一年间,姚悦每天都要在项目中投入近两个小时,赛前最后一个月,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扑在研究上。
“这些时间加起来共计一千三四百个小时,如果把它们全部用来做题,以每小时做6道题计算,他比普通参加高考的学生起码少做了8000多道题。如果把这些时间补回来,姚悦的成绩会有质的飞跃。”
姚悦敢走创新这条路,除了学校师长爱惜他的这份天才,给予充分的支持外,不可忽略的现实是,按当时的高考政策,对于像姚悦这样的科技创新人才,不少名牌高校都在自主招生中青睐有加,且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前进行,不少被高校预录取的考生只要达到一本线,就能顺利跨进顶尖高校大门。再说ISEF获奖者。按照过去的政策,他们若参加高考,应届毕业当年可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投档。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姚悦的底子,少做8000道题,不算什么。
“没想到高考政策会突然作出这样的调整,分数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姚悦所说的“政策调整”,主要指今年开始,名校自主招生大部分被挪至高考后进行,而且名额大幅缩水。另外,教育部去年12月出台政策,明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等一系列高考加分。政策变动突然降临,从这一届高三生开始,高考进入“拼裸分时代”,试卷上的每一分都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