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头名”占比仍高 经济类赚钱专业依然最热门
随着高考成绩揭晓,各地高考头名也纷纷浮出水面,受关注热度有增无减。
目前,除西藏和山东外,全国29个省份共产生了78位高考头名。今年山东出现了33名考生并列理科“第一名”的现象,该省高考“头名”被成功“埋没”。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今年高考加分大瘦身,但仍有3成以上头名皆为“加分制造”。
此外,自主招生、校长推荐等举措成为名校“掐尖利器”,近3成新科头名已被北大、清华等名校提前“预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今年依旧无人问津。“新贵”国科大仅受南京市理科第一名青睐。
记者注意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今年头名人数最多。而北京的“高考头名”分别出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福建和安徽高考头名人数最多。安徽高考理科第一名人数最多,而福建则文科人数最多。
此外,全国各地高考头名“阴盛阳衰”的局面一如从前,女生依旧称霸高考。如,北京、广东、辽宁等地均未出现男生头名,与之相对,除去广西和山西外,其他省份均有女生头名产生。
北大清华地位稳 国科大受冷落
法晚记者根据中国校友会网——《2014年中国高考新科状元调查报告》梳理发现,今年不少新科头名已经表达出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顶尖大学和赚钱专业再次毫无悬念成为“最热门”。95%以上的新科头名都明确表示将北大、清华作为志愿首选。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是成为集中地。
除经济外,有部分头名选择工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医学、哲学、教育学则出现“冷场”,无人问津。
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高校新加入“掐尖大战”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未能赢得各地省级高考头名青睐,无法撼动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仅在地市级头名中有所收获。报告显示,今年南京理科高考第一名刘秋艳已经与国科大签订协议书,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然而,除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侥幸”收获1位头名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今年依旧无人问津。而港校更是再次遭遇“滑铁卢”,沦为“配角”,仅个别人将港校作为候选高校。往年热衷港校的云南、广东等地区头名已明确表示不会报考港校。云南理科头名周权也谢绝了香港中文大学66万港币奖学金的邀请,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金融专业。
去年辽宁高考文科头名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报考北大,“状元退学”应当引起香港高校的集体反思。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指出,香港高校不应单纯“砸重金”吸引头名,应努力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语言适应、身心适应、文化适应等现实问题,积极为大陆优秀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成最关爱学生的大学,才有望重新赢得大陆高考头名的青睐。
优政大瘦身加分 头名占比仍高
日前,教育部发文称,加分大瘦身后,体优生、优秀生、奥赛生等加分人数将减少4成,奥赛科技类甚至锐减75%。而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专家冯用军指出,2014年是全国各地区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实施第一年,但仅从各地加分头名比例来看,高考加分瘦身的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加分头名有23人,占总数的3成。福建和天津高考加分头名人数最多,而天津更是全为“加分头名”。同时,今年有2人是复读“状元”,其目标均为北京大学。
此外,近6年各地区高考头名中,加分头名共有180多人,占最近6年总数的4成。其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加分头名人数最多,共有6人。近日因87名体优生资格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本溪高级中学则有4位头名,位列全国第三,而今年辽宁文理头名更是均出于此。
对此,蔡言厚指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探索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招考办法,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积极措施。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高考加分政策变味了,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最近几年民族身份造假、体育特长加分造假事件频出,有些地区的重点中学为了攫取到稀缺的优质办学资源,不择手段人为制造不少高考“人造头名”,借此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和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关注,赢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人造状元”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3成高考头名已“名花有主”
毫无疑问,高考头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多的选择权,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