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关注高考之变·招)

2019-03-09 12:24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当下,正处于高校录取季,各批次院校陆续完成录取工作。

  2017年,承担为国家高考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上海、浙江率先步入考试科目“3+3”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时代。

  因应新高考,不仅两地教育考试院做出调整,许多高校也做出相应调整。以不久前刚刚完成在沪录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例,为与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接轨,今年清华就专门设立了上海领军计划,北大则专门设立了上海博雅计划,加上零志愿批次招生、自主招生和艺体特长类招生,两校在上海录取200余名学生,招生类别、录取形式和计分比例等,与以前相比都有所改变。

  从按分取人到参考综合评价,探索多元录取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上海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这样概括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在招生录取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高考招生作为高校选才的主要方式和通道,既要保障高校招生自主权,也要满足考生对不同院校或专业个性化选择的要求。”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都明确表示,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基本信息作为专家初审的材料,学生不需要再单独向校方提供综合评价材料。华东师范大学还强调,在普通高考录取环节,在严格遵照招生章程规定前提下,将把考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报告内容作为专业调剂录取的重要依据。

  今年的面试环节,各高校的教师评委都会先查看面试考生的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初步掌握考生高中期间各方面表现,这使得面试过程中的问答交流针对性大大提高,更能达到综合评价考生的目的。

  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在浙江采取的“三位一体”招生也是如此,在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余,更强化高校对考生的个性考察,希望能够在尊重高考统一选拔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考生之间的“精准匹配”。

  不仅在浙江和上海,在四川,综合素质评价也开始在高校录取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就有6所综合考核试点院校在四川的本科提前批招生,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在投档时便将符合条件的合格生源投给高校,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择优录取。6所在川综合考核试点招生院校的录取规则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统一高考,实行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及高校自行测试结果相结合的录取办法。

  “如何在招生中科学地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还有待研究,这也是高校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难得机遇。”廖宗廷说。

  更大选择权,更聚焦专业,增强高校与考生匹配度

  根据方案,浙江在高考招录和志愿填报中,改革的步子是迈得最大的。

  几个变化很突出:一是取消文理及批次,新高考录取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二是从以往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新高考各类各段分数线,是按实考人数的总分排序来划定的。以普通类为例,总分排名前20%的考生划为第一段,前60%、前90%分别划为第二、三段。平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1∶1比例投档后,最后一名被投档考生的分数,即为某院校的某专业(类)投档线。原来看考生的“名次”,新高考则看在其所属高考类别中的“位次”。位次是按照某类全体考生成绩高低排定的相对位置,成为今年考生填报志愿定位参考的重要新指标。三是从以往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来投档的,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普通类志愿依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3段填报,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