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这么搞,不行!
结果虽然水落石出了,社会和人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各种暴戾和激动的喷子,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了。
为了杜绝悲剧重演:高考掉调包案可以定分止争,讨论和追责却不能止息。
《追责自媒体的“报道失职”》
这篇新闻,最先由一家自 媒 体在8月5日发布的,
标题就是《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掉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教育厅》。
当初,它信誓旦旦,“一丝光就能照亮黑暗,河南四家长痛控河南省教育厅招生办”、“面对漫长的求真过程,孩子家长只能痛苦:拿什么拯救你,我18岁的孩子……”。一副替天行道的公共面孔。
短短半天时间,就掀起了“舆论飓风”。截止8月12日早上7点整,其点赞量已经有49840个。文章阅读量早已超过了十万加。
知乎平台上相关帖子于7日登上知乎榜单第一,热度达5850万。
可随着河南省纪监委的权威结果出台,这家自媒体,
努力报道的素材,却是一则假新闻。苦心追求的所谓真相,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自己打了自己的脸,铸成了一起严重的报道失职!
当下虽是大众麦克风时代,大家可以尽情发言,自由讨论。
这种讨论和发言,在街头巷尾,尚可自由一点。
可抬升到公共层面、公共平台,自己的一言一行,显然要承担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
因为你的鼠标的不轻易的点击,可能会造成一场“舆论飓风”。
因为你的看似漫不经心的报道,可能会左右公共表情、公共情绪。
自媒体可以有相对广阔的自由度,但绝对不是自由体、随便体。没有边界,就像天马行空。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依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
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对这种已经对社会造成既定伤害的严重的报道失职,追究相应的公共责任。
提醒自媒体:报道可以,必须慎重;发言可以,要三思而后行。
最好有亲自采访,翔实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的思考。
不能为了收割流量,就不顾一切向钱冲;
不能为了吸粉,成为奋不顾身的“流量虫”。
做一个有道德的自媒体、媒体人。
《追责家长的“脑残失智”》
我在朋友圈征求朋友们对家长的看法。
有朋友说:“四名家长脑残。应把检察官家长调离岗位。
因为一己之私,丧失判断力,抹黑河南,诬告高考,怎么能公正执纪?”
还有朋友说,“内部批评教育, 公开赔礼道歉”!
大家建议:对脑残、失智的家长,要有处罚。
是的,当下的高考虽然未达到风雨不浸的程度,它还是最为公平、最可靠的人才选拔制度。
就像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的,“没有高考,你竞争不过富二代、权二代”。
招办部门也在努力,为公众提供最优化、最公平的公共品。
所以,就算是有强烈诉求,也要以公心辨,维护自我利益,
也不能忘了公共利益、大众需要。
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一己之利,动辄将原因和失败归结为体制、制度。
不从自己身上找差距、寻病根,而总愿意从他人身上、社会身上,找原因。
就容易揉碎和践踏公共利益。
就说河南四位家长,在决定让事情升级之前,到底有几分胜算?
手里有多少证据?对高考的严谨性、严密性和公正性,到底有多少真正的了解?
对自己孩子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情况,有没有真正了解?
如果没有相关了解,没有做足功课,就非要将事情搞大,
非要搞得轰轰烈烈。事情越大,自己越被动。事情越大,越显得自己没水平。
(没有任何借口)
况且往年已有类似闹剧。
比如山西“高考考卷调包案”,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三42班学生杨晓聪,称其保守估计能考590分,但最后高考总分是357分。遂进行举报。
山西省纪委监委执法监察室等有关方面组成了调查组,“三次鉴定:笔迹为同一人”。
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他们就要为自己的糊涂和冲动而埋单,为耗费巨大的行政资源、精神资源而埋单。
或者,对他们进行诚信处罚,扣除他们的诚信分数,
倒逼人们珍惜诚信,敬畏规则,呵护社会,而不能动辄铤而走险。
至少,他们要向河南招办工作人员以及业已受损的庄严的“河南高考”形象,
说一声,对不起!我们错了!!
如果胡乱折腾一番后,可以不承受任何损失,毫发无损,
这会蛊惑更多后来者,伤害公共秩序。
要注意这一点!
《招生部门的公开意识优化意识也要加强》
经受了这一场有惊无险的“舆论撕裂”,河南高考的公信力,重又回归。
还了大河南一个清白,还了高考一个清白。这是好事儿。
但不要忘了,任何撕裂都会留下创伤,这个负面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对河南高考形象,造成损伤。
放眼未来,精益求精,招办也有必要继续优化和提升公开意识,透明意识,服务意识,
不让自己成为风暴中的主角。
比如对待家长的查分等诉求,高招部门的答复可以更诚恳一点,更人性化一点。
大热天,家长跑去诉求问题,当然想得到满意答复。如果招办部门的答复,
少一点官样文章,多一些平易近人。
如果家长和招办部门之间的矛盾,不激化,不信任情绪就可控,
“舆论飓风”就有望得到避免。
再比如,招办部门的自我宣传也要再加大一些。
借助电子化、信息化的依托,现在的高考更加公开、公正。
比如试卷和答题卡在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关键环节,
都有严谨无缝的程序。
再比如条形码都是唯一性、一次性使用的,答题卡扫描时,
以考场为单位每30份一组扫描识别条形码信息,答题卡正反面均有校验识别信息。
可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对此,并不十分了解。
高招部门如果多一些及时宣传报道,让广大家长知道高考的规范化、严谨化。
猜疑和不信任情绪,就能减少很多。
比如在这起掉包事件中,我身边的不少教师朋友,多很淡定,
不少人都预判到,“可能是一场闹剧”。
因为他们平时,已经了解和认识到了高考的严谨性,“可操作空间太小”等。
《写在最后的话》
总之,高考录取工作对家长、社会而言,是天大的事情。
媒体、高招部门、家长,都要多多呵护,努力维护。
在理解中达成共识,在讨论中不断进步。
该公开的大胆公开,该透明的不遮不掩。
在社会需要、家长需要和公共需要之间,找到一个“满意结合点”。
让各种公共举措,更服众,更有进步意义!
原创文章,来自平民话筒
欢迎读者分享和转发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自媒体不得转载!
转载请联系kfgy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