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高考制度下的外语听说测试,考查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一位资深高三英语教师表示,新高考制度下的外语听说测试全部采取人机对话的模式。评分采用机器评分和阅卷老师评分两次取平均分的形式。若两者评分差距较大,则进行第三次评分,由阅卷教师评分。
“在传统英语考试模式下,不少高分考生只会做题,但日常生活中却不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语言能力仍旧很欠缺。在部分高中,甚至英语教师也缺乏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在不少英语教师眼里,听说测试计入高考总成绩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老师英语听说能力,减少“哑巴英语”的情况,并一定程度上倒逼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
课本本身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结合之前的口语测试,外加参加模拟考,沪上大多数中学的师生对于明年的听说测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格致中学高三备课组长沈云芳介绍,同学们普遍反映,看图说话和听完一篇文章发表观点,这两种题型最有挑战性。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老师搜集了大量的音频资料,通过微信群进行分享,增加语言实践练习。
“有同学觉得口语测试无法复习,事实上,课本本身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沈老师认为,英语新增口语测试代表了一个导向,要求学生除了能听懂、看懂,更要能够熟练“输出”,使语言在社交环境中真正活起来,这也提醒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一些以往主动忽略的部分。例如,在“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附有“Food for thought(思维粮食)”,列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讨论,如果学生能从高一、高二起就认真对待这样的小练习,应对口语听说测试并不太难。
不要像“机关枪”一样读,“意群停顿”更关键
在黄浦区的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里,每天的英语课前5分钟,老师都带领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学校还安排每周一节英语听力和口语的专项课。
一位黄浦区高三英语教师表示,英语口语测试考查的是考生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试题的安排来看,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
她举例说,部分朗读题目并不要求考生“像机关枪”一样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所有内容,而是在朗读英语句子或者段落时,关注语音语调和意群停顿等。“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意群进行合理停顿,实现与其他人沟通的目的。”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吴畏则提醒考生掌握语音语调。例如:
一般疑问句的朗读用升调;
特殊疑问句的朗读用降调;
反义疑问句根据说话意图分两种:一种用升调表示说话人不确定或者有疑问的态度,另一种用降调表示说话人不是在提问,而是想征得听话人的认同。
朗读时,要保持适当的节奏,切忌太快或者太慢,抑扬顿挫地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不妨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情况,回放时能明显纠正发音不足。”她说。
观点清晰、表达流畅更重要
据悉,英语口语测试中,除朗读题型外,还有部分题型需要“人机互动”,何幼平解释说,比如,让考生就听到的一段英文内容进行提问,或者看图说话,还有根据短文内容表达自我观点等。
考生在回答这种题目时,首先应做到陈述观点清晰,表达流利顺畅。相比准确性和流畅性,漂亮的从句、长句则位居其次。甚至在对话过程总出现个别语法“瑕疵”也并不影响评分。
何幼平建议考生,每隔几天自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最好从一开始就形成画面感,说一句话的时候,脑中闪现的不应该是某个单词的拼写,而应该是一种情境,一个画面。孰能生巧后,考生才能脱口而出想表达的内容。
光明中学高三英语教师姚静渝提示考生们,备考时不妨多练习“记笔记”的习惯。在听题目时用特殊的符号、数字、哪怕是汉字都可以,要记录对话中的关键词,对进一步回答问题有很大帮助。
而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沪上一位高中英语教研员则建议,英语学习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例如在学习写作、阅读等题型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听说能力的练习,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按照上海英语教学标准,高中生三年的视听量不少于90小时,词汇输入量不少于2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