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讯,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牵动人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距离公布终于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高校招生怎么改,人才培养怎么走?在海外名校加入人才“争夺”的环境下,高校如何实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校长齐聚一堂,展开讨论。不少大学校长提出:应当应该取消高考加分,给学生高考后二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以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在大学不断扩建的背景下,校长们也提出了“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国际化”的意见。
图:百度图片
关于招生改革 应该取消高考加分现在的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合理、高考录取应该有怎样的核定标准、如何实现高校和考生同时在网上双向选择、如何监督招生造假……进入圆桌讨论后,一系列高考招生改革与监督的话题迅速引发了大学校长们的热议。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表示,现在学生家长关注招生公平。在招生公平中,最关注的一个是自主招生,一个是加分,“我接触很多家长,对加分意见最大。”他直言,高考应该取消加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特殊人才可以有特殊通道。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烈看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以牺牲公平为原则,政府把制度设计好,学校按照制度来做就是了。他说,今年夏天的招生很好办,自己很轻松,几乎没有什么事情,“100%都网上录取,没有其他途径可走。一些朋友来问我,这个孩子怎么样,我告知你录取了或者没录取,这就是我校长能做的。”
在交流中,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高考中有选择空间和自由度,同时也要让大学有根据高考成绩选拔人才或者是选择人才的自由度。他说,不要把高考作为学生进入这个大学学习的唯一的一条渠道和独木桥。“应该允许学生在两年以内,读完一年或者两年的时候,重新选择学校。这样倒逼高等学校来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来重新地规划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关于招生名额 最好按人口基数分配指标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直言,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如西方,就中国科技大学来说,就有八到九个小时,美国伯克利大学是10到16个小时。“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学生很勤奋,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陈炎说。陈炎认为,我国的大学入门太难,出门太容易。我们中小学该玩的时候没让他玩,于是大学的时候他要恶补这个玩,报复性地玩,“我们觉得涉及到高考的时候我们应该不是增加难度,而是降低难度。”
谈到教育公平,校长们几乎都有话说。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认为,我们现在都在讲教育公平,其实就是优质资源均衡分配。义务教育阶段,现在国家省市政府做得都很好了,但是高等教育也需要强调这个概念。
他提出,高考招生不管是分配到学校也好,还是分配到地区也罢,最好是按照人口基数来进行分配指标。“全国人大代表是按人口基数来选举的,高校入学名额也应该考虑到人口基数。我们徐州市900万人口,是江苏省第二大市,但是,南通、苏州几个中学几乎把清华、北大的指标全吃完了,如果按人口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了。”
关于校国际化: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海外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国内学生的吸引力度。高校与国际的对接程度已经直接关系到了高校的招生质量。因此一谈到国际化,几所以语言、对外贸易为培养特色的马上就打开了话匣子。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旻首先提出,高校国际化与全球化一定要分清楚,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全球化是被动的。他直言中国大学不缺规模,也不缺硬件建设,“规模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旻首先提出,高校国际化与全球化一定要分清楚,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全球化是被动的。他直言中国大学不缺规模,也不缺硬件建设,“规范化解决不了大学的国际化。”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认为,观念的国际化更加困难,而且是更核心的内容,“在国际化的大潮当中,如何保持住我们中国大学的个性,和国际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国际化话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