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我省从2018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那么新高考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2016年5月份,福建省教育厅就曾经公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明确了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我省高考将实行“3+3”模式,即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6选3)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不分文理科
2018年起,高一新生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6门科目中选出3门,计入高考总分。
说明
6门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合格性考试用于核定学生高中毕业水平和能力,是高中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而作为高等学校录取依据的等级性考试,采用“6选3”模式,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必考3 选考3
学生可根据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兴趣来选定,并且还必须参照高校专业对科目的要求。譬如说,届时,高校会公布各个专业要求的“3”是什么,假定A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和生物,那么,想考这所高校的考生的等级性考试就必须选这三科。当然,不同高校相同专业大类的要求,大体是一样的。
回顾完我省的高考综合改革政策,你是否对高中课程如何安排产生疑惑了?
刚刚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就是对高中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等进行说明。
高中课程如何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其中选修Ⅰ课程包含选修Ⅰ(A)和选修Ⅰ(B)两个部分。
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通常为36课时,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学生高一高二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以防止过早偏科,有利于全面发展。选修Ⅰ(B)和选修Ⅱ课程应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原则上可从高一年级开始安排,课程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
高中学分如何安排?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由11学分调整为12学分,高中三个学年必须每周至少安排2节,并提供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新增的1学分课时应重点用于综合防控近视,可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与运动技能教育相结合形式进行。
普通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学习并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6学分,选修Ⅰ课程不少于22学分,选修Ⅱ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实施。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研学旅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职业体验、党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保证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并按要求修满学分。
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闽教基〔2016〕53 号),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 14 门科目均设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 4 门科目另设实验(实践)操作测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 门科目另外设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科目必修学分要求的内容,等级性考试范围为必修和选修Ⅰ(A)的内容。
如何6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