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往年情况,春考考生中有部分人仅仅意在练兵,这也是报名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市教育考试院专家坦言,考生将春考作为一次秋考模拟可以理解,这并非一件坏事。自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上海经过科学设计、严密论证,连续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2015年春考向应届生开放就是其中之一。春考不仅是招生选拔平台,也客观上成为不少学生评估实力的渠道之一,对稀释高考焦虑氛围也有积极意义。
不过,考试院专家特别提醒,有的“练兵”考生对春考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不参加最后的校测,填报志愿也没关系,反正不会录取。应该明确的是,春招录取依据是春季考试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校测成绩等多项总和。因此,从理论上说,一旦填报志愿,即使不去参加校测,也有进入投档队列的可能,而如果被录取了,就意味着失去报名秋考的资格。综上所述,春考考生填报志愿尤须谨慎。
复旦、上海交大可能加入春考试点吗?
自2000年1月至今,20年间上海春考报名人数经历大起大落——2000年1月25日,上海在全国首批试点春考,考试对象以往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初期最鼎盛时,12000余人报名。然而,随着考试方式的多元及名校相继退出,春考吸引力有所下降,2011年,全市春考报考者3000多人。2015年,春考作为本市“新高考”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打开大门,参与招生的高校由8所增至22所,相当于在沪高校数量三分之一;其招生总计划达1640人,是往年3倍有余。当年网上报名人数从前一年的千人左右,上升至2万余人。此后,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直到在4.5万人的饱和区间。
较大规模报考生源基础背后,意味着社会对春考的认同度、接受度日益提升,本市高招多元录取格局初显。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是否将成为趋势?参与春考试点招生的院校会否突破“市属”的范围进一步扩容?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校有没有可能加入呢?
“春考招生计划我们希望相对稳定,控制在2000多名,近三年的计划小幅上升,有其偶然性,”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招生计划,还是参与试点院校,未来几年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2015年起,本市春考鼓励招生高校拿出更多“拳头”专业参与。2016年,上海明确规定各参与院校必须拿出的是学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或是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可以发现,春考改革后专业的大方向是特色类、应用型,某种程度上看,与研究型大学及专业形成有效的“错位竞争”,从专业特色和报考时间上,都给予考生更多选择空间。同时,根据教育规律,目前改革后第一届春考入学的学生还没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他们的学习所得,以及对这一招录培养模式的过程性检验尚无法完成。因此,春考的招生专业范围还需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对于“复旦、上海交大等校能否加入”的问题,他回应:“短期内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