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难得高分

2019-01-07 04:5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难得高分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难得高分

 
  

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 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难得高分

实习生 魏苓 本报记者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20日   03 版)

“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只管写就对了。这看起来没有道理,但我就经常这样,写着写着主题就出来了。因为这是语言的法则,文字会觉得寂寞,所以它们悄悄叫你把其他的文字放在它们旁边。”不久前,美国童书作家山姆·史沃普在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小给五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他给出诸如“新娘”、“圆白菜”这些毫不相关的词,让孩子们自由写作。

这位童书作家不久前出版了一本名为《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的著作。在山姆的鼓励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始“天马行空”,山姆让他们把自己写的故事排成了情景短剧表演出来,很多平时“无话可说”的孩子也变得跃跃欲试。

写作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近些年学生们的作文状况却很不乐观,曾有人戏谑中国学生的作文:“只要写眼睛,没有不水灵的;只要写童年,没有不难忘的;只要写助人为乐,没有不扶老奶奶过马路的。”

我们的写作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妨碍了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天马行空地抒写头脑中的光怪陆离?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多方人士,希望找到一条让“铅笔”爱上写作的出路。

    写作不来自生活

    而变成了一种技能

“时间已过半个钟头,习作刚刚开个小头,脸上紧皱个眉头,嘴里咬个钢笔头。”这首打油诗可谓是许多孩子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平时像个小话唠一样的孩子,写起作文来却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

“现在的作文教学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很远,习作内容被圈在了固定的范围内了。”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中心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陈长泉说。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篇让人“吐血”的小学生作文:“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

一些“应景”的、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相脱离的习作题目仍然会时不时出现在作文教学中。久而久之,作文不再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记录,也不再是一种生命的言说,作文变成了一种技能训练。

是技能训练就会有章法可循。当孩子写不出作文时,求助于老师的模板和素材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模式作文、套话作文就这样应运而生。

“每年高考前,‘感动中国’十个人我一个都不知道,高考完了我就全知道了。”北大中文系教授、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在4月下旬的一次21世纪教育沙龙上无奈地说,他发现每年很多考生的高考语文作文都会套4个人的故事——王昭君、莎士比亚、牛顿和苏东坡。

“高中时,语文老师会给我们准备很多素材,还让我们背一些优美的句子,‘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像这样的诗词,几乎人人都会在作文里来上这么两句。”如今已进入大学的陈凡对自己当年写的作文很“不屑”,认为没有情感也没有思想,仅剩一点华丽的水袖功夫,还是从古人那里抄来的。

作家蒋方舟回忆,初中时要求写周记,她总是把为报纸写的专栏文章交上去,结果,连续4年,她的周记分数一直在60多分徘徊,成了全班作文“最差”的学生。

当写作与孩子的真实生活无关时,是否有真情实感也就不重要了。

80后创意写作实践者远慕在接受采访时说,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他们写一篇“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两个红领巾在跟一个中年大叔交谈着什么。远慕写的是一个中年大叔询问哪里能买到“红领巾”手中漂亮铅笔的故事。这篇作文老师给了0分,“老师的逻辑是:这明明是两个红领巾在给大叔指路,是个学雷锋的故事嘛”。

    分数逻辑推导出功利作文

“老师为什么要提供素材?因为学生没的可写。”北京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对记者说。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