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红得发紫的2018高考作文题目,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2019-01-03 04:51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红得发紫的2018高考作文题目,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2018-06-10 08:00 来源:孤烟直 高考作文 /高考 /沟通

原标题:红得发紫的2018高考作文题目,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红得发紫的2018高考作文题目,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考考点,一位老师学生在考场外合影 记者何晓刚 摄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舆论红得发紫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11点半一过,关于作文题的议论就在网络空间里热闹非凡。

“今年的题好,今年的题不好……”大约每年,对作文的评价,首起的就会是这两句,然后接下来慢慢阐述自己的理由。各路人马,包括媒体专家、权威机构或者个人议论,首先就会从这两句直观感受入手,再来渐渐形成明确的观点。

其实更多的人,不光首先评头论足一番,大都还要亲手试一试,即使没有真的写下来,也会在脑海里代入一下:如果是我写,我会写得如何?从哪下笔,行文如何?

这实际上基本就是作文题好不好的标准。为什么有的题目,让人一看就跃跃欲试呢?作文题无非是话题,是对生活中事物的一种选择与描述。如果这个话题能让人一下勾起内心共鸣,能够激发人的真情实感,人们就会忍不住亲手写一写。老话说,我笔写我心,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表达与沟通,有真情实感,总会忍不住表达。越好的作文题目,越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所以,只要看看哪些题目受到更多关注,看看哪些题目跃跃欲试的人更多,哪些题就越好。

今年上海卷作文题目的核心词是“被需要”,很多网友表示“期待这个题目的满分作文”。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他人的肯定,“被需要”这个词会直击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回到活生生的生活经历之中。被领导需要,被喜欢的人需要,这都是我们渴望的情境,但也时常面临不被需要的处境。这样的题目让人忍不住想说说心里话,反过来我们也希望能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所以“满分作文”会备受期待。

作文的得分,无非反映考生的能力。高考作文应该考验考生的什么能力?最直观、最核心的毫无疑问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基本方式,我们都不希望自己面对的人、交流的对象戴着一副副看不透的面具。所以,人与人都渴望真情实感的交流,也只有在真切表达背后,才能看到真实的人。

能否激发真情实感,关键就在于能否让人回到自己的切身体验。1999年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出了不少满分作文,就是容易让孩子联系实际,激发真情实感。2011年的作文题《诚信》,贴合普通人生活实际,也有不少优秀之作。

在今年的作文题中,除了“需要与被需要”之外,“生活处处有语言”,也较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与感情,也当出现不少好作文。

为何能激发真情实感的才是好作文?从经验来看,写自己内心所想,容易一气呵成,也容易出佳作。而真情实感恰恰是18岁以前孩子们最可宝贵,也最丰富的人生体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套路作文、宝典作文、八股作文、应试作文遮蔽了作为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写作文变成了套路和程式输出,也使写作文变成一件痛苦的事。

其实,人与人的真诚沟通,不但于学生作文重要,于社会沟通也很重要。在资讯如山似海的网络空间里,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成为爆款文。作为万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当然也应由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好还是不好。

□ 长江日报评论员 邢帆

评论员说作文>>>

高考作文题引发众议,也勾起长江日报评论君的回忆。相隔久远的时光,但记忆打开的那一刻,挥笔作文时的情绪又如潮奔涌,相信其中许多的感受应该是读者诸君都曾有过的。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2013年我参加了湖北高考,当时的作文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

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作文题。巧的是,我在大学所修的专业便是哲学。后来,才知道“上善若水任方圆”出自唐朝诗人顾况的一首闺怨诗,但单独拎出来之后,却别有一番哲理。“上善若水”和“方圆之道”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思辨性。以此为题,确实对高考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很高,也难怪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考生直呼太难。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