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为什么取消奥赛高考加分,奥赛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2018-12-31 16:40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为什么取消奥赛高考加分,奥赛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2018-03-25 12:07 来源:一鉴EDU 物理 /教育部 /自主招生

原标题:为什么取消奥赛高考加分,奥赛含金量反而更高了?

奥赛真的不“加分”了?

取消奥赛加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近几年的教育招生文件里,每年都有提及。

奥赛加分取消了,高校自主招生崛起了,一扇门关上的同时,一扇更大的窗反而打开了。

业内人士分析,仅从升学这一“功利性”角度而言,奥赛的含金量是增加的。

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京城教育圈”今天分享的这组文章,希望能带给圈友更多的思考。

取消奥赛加分,“炒冷饭”而已

昨日(3月21日)上午,正在开会的笔者被突如起来的刷屏、@本人给整蒙了!

打开手机一看,原来,当天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明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把笔者整蒙的,并不是这个事情多么重磅,而是因为:这不是在“炒冷饭”么?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备注一下:此处的学科奥赛,指由教育部批准、中科协主管的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奥赛,而非各种商业机构举办的杯赛。下同。)

因为早在2014年,这个文件就出来了:

再来看看今天的文件:

是不是跟2014年如出一辙?是不是连文字、表述都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是旧事重提,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政策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奠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该政策作为国务院《意见》的补充文件,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仅保留英烈子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几项加分项。

此后每年的三四月份,教育部都会下发一份《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同样会在文件里有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加分的表述,2018年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以前关注度比较低而已。

奥赛的含金量,反而越来越高

诚如标题所言,取消奥赛加分了,剥夺了它的功利属性后,奥赛不是应该被贬值么?怎么越含金量越来越高?

笔者并不想从培养人才、训练思维等角度谈奥赛“含金量”,仍然从高考的功利性角度。

转折点还是在2014年9月国务院的那个文件。在此之前,能够获得高考加分的途径多达十余种,奥赛获奖便是其中一种。当时,奥赛在各省的加分政策略有差异,但都是要求省一及以上,加分幅度多为10分或20分;另外,获得奥赛省一奖项,还可获得保送生考试资格,如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均是接收奥赛省一保送生的“大户”。

奥赛生加分(保送)政策取消后,对于地方中学而言,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中学觉得搞竞赛不能直接助推升学,便放弃了;有的中学继续坚持,甚至加大了奥赛培养力度。两三年之后,分水岭出现了:坚持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名额越来越多,放弃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北的名额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原本很牛的中学,日渐走向没落。

原因何在?

因为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而在它们目前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标。

随机看看几所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北京大学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清华大学

鼓励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