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取消所有高考奖励性质加分,既推进高考公平,又向社会发出治理功利加分教育的理念。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是消除学校的身份标签,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扩大学生的学校选择空间,也扭转了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这些改革都得到了高度评价,也取得了积极效果。
2018年高考顺利结束,“00后”考生成高考主角,是今年高考引发舆论关注比较多的地方。今年是我国新高考改革的第四年,是浙江、上海完成第一轮高考改革,进一步推进高考改革的关键年份。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扩大“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高考改革措施在各地深入推进。
总体看来,我国高考改革中,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取消高考录取批次(从2015年起,部分有三本批次的省市就已取消三本,和二本融合,上海、浙江、山东、浙江等省市更是把一本二本融合),推进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这些改革都得到了高度评价,也取得了积极效果。如今年取消所有高考奖励性质加分,既推进高考公平,又向社会发出治理功利加分教育的理念。而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是消除学校的身份标签,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扩大学生的学校选择空间,也扭转了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
新高考中的3+3科目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适合的科目组合,但在试点中出现了部分考生功利对待选科的问题,这也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教育部已于高考前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了“可选科目”和“选考要求”,为高校专业选科给出了“官方指南”。制订高校专业选科指引,就是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及时优化。之所以在推进3+3科目改革时,有学生弃考物理,除选考等级赋分没有考虑到考生实力差异和科目难度差异外,与高校没有对专业选科要求进行科学论证有关,有的大学为扩大报考生源,理工科专业也科目不限,降低报考门槛。虽然选物理科目在新高考中拥有报考大学专业的优势,但是不选物理科目,影响也不大,因为必选一门物理的专业很少。在教育部制订选科指引后,高校提出必考一门物理的专业大为增加,实行这样的选科要求后,功利选科问题会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高考,“00后”是主角,而“00后”这一代学生更具个性,要把他们培养为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需要高考改革释放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的空间。新高考明确提出,要把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方向,但要让学校、学生、家长都重视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在高考录取中,进一步加大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力度。
在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后,高考加分项目纳入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这并非部分人认为的“换汤不换药”,而是建立起新的多元评价体系。由大学自主认定学生的特长,评价学生的个性、兴趣、综合素养,可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以特长去选择大学、专业。也只有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发展,学校、家庭才会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然只追求高分就可以了。
目前,我国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不足是,招生名额还有限。考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只是获得一定的录取优惠,这令部分考生和家长把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误解为降分录取,这会影响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可进一步加大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力度。简单来说,试点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的高校,可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自主评价、招生的方式,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结合统一高考成绩、大学面试成绩、中学特长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就突破了总分录取方式,会给学校办学更大的空间,让新高考科目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的价值充分实现。
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