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和朋友在茶楼聚会,大家用西瓜预祝他能梦想成真(图片来源:中国网)
6月3日,梁实烧香为自己的高考祈祷(图片来源:中国网)
梁实喜欢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公园里散步看书,借以放松一下(图片来源:中国网)
中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明天(7日),高考大幕就将又一次拉开,有关高考的种种话题最近也不断被人提起,这其中也包括一位专职的考生。他就是连续参加15次高考,今年已经44岁的四川成都人梁实。
有人说梁实的职业是考生,做生意只是兼职。还有很多人认为梁实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现代范进”。梁实究竟为何要选择连续15年坚持走入高考的考场?中国之声记者张棉棉对梁实的进行了专访。
对于数次高考经历,梁实总结为一个词,“圆梦”。这个梦一做就是25年,在这期间,加上今年,他一共迈入考场15次。而“圆梦”这个词也成为了我们对话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
记者:为什么这些年一直要参加高考呢?
梁实:关键是这个事情那么多年一直没有成功,我的心愿完不成,越是完不成,越是想把它完成,要不然心里头一直都不舒服。还有,考大学一直是八几年那个时候对大学的向往,现在的孩子可能体会不到,上大学的烙印很深。好比烧水,我用了不少柴,但都没把水烧开,我就不服气,就想把它烧开。
梁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1983年第一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但当时他的成绩并不出色,发榜后,他不出所料地名落孙山,但16岁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命运的方法,此后他连续5年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上。
梁实:心里头想的不得了,有时候具体吃不了很多苦,吃了苦又觉得很累的人。
记者:您落榜以后是参加了复读,还是直接就去工作了呢?
梁实:参加过复读,1985年我又考了技校,到了技校以后,我又心不甘,从技校拔腿跑了。
记者:您是参加了技校,然后心有不甘,所以又报名参加高考,是吧?
梁实:我边打工,边复习,考试之前,我又跑到学校去待几个月。
上世纪90年代,他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修过机械、砍过木材、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电视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1995年前后,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就借了些钱投进去,没想到收成颇丰,有了一两百号员工跟着他干。
生活走上顺道后,梁实的空闲时间也多了,但他却选择了继续报名参加考试,此时的他,已不再年轻。
梁实:朋友有时候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找不到正事干,搞业余时间和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的东西,用普通话来说叫做“吃饱了撑的”。
记者:您看您也不是小孩了,参加高考的那些孩子们也都是16、7岁,17、8岁,年龄特别轻,那您跟他们一块上课的时候,没有觉得尴尬过吗?
梁实:没有,这个有什么尴尬的呢?要我说尴尬,那个老师在讲台上岁数比我还要大,他还不尴尬,我有什么尴尬的呢?
一些人认为梁实是在作秀,还有一些人把梁实比喻为新时代的“范进”。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梁实说,他和范进最大的不同是自己没有把高考作为唯一,只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梦想,而说到作秀,一个人要是做了这么多年的秀恐怕也不太可能。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出名,开始时这样考虑过吗?
梁实:这个与我无关,这个名我不想出,要是出名我不想出,因为这个名出的不好,真的考不起,别人一次就考北大清华,我十多次都考不起,所以从主观上来说这个名没得出,如果说算是这个问题来作秀呢,第一是太辛苦了,你每年去考,每年就算是作秀,你还得平常要看啊,你不可能说考个零分啊,就算你作秀你还得要看啊,这个看书不是说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这个秀不好做,这个秀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