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今年上海高考,选考物理不吃亏

2018-12-24 18:1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晨报记者 徐斌忠 董川峰 朱晓芳        李星言

  昨天,《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将按照保障基数来进行等级赋分。2018年,本市高招录取将率先从物理科目建立这一保障机制。
  据悉,2014年上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取得积极成效。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意见》坚持公平性和科学性原则,提出构建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上海的新高考政策之下,文理不分科,考试科目为3+3模式,除了语、数、英三科必考之外,学生可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任选三门,即加三科目。从理论上来说,加三科目一共有20种选科组合,这给了学生们更大的选择权。与此同时,考生升入大学继续学习的专业基础要求需要得到保障,考生选科状况也要与国家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这是构建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重要基点。

  为何率先“保障”物理科目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看来,物理学科是一个引领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学科。“进入21世纪,物理学在解决诸如后摩尔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新一代的功能材料、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上仍然起着并将继续起关键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定位看,朱邦芬指出,它不仅仅为高校选拔人才,而是应该奠定我国高中以上学历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我国大多数理工科人才,其文史基础主要是在高中时期打下的;大多数文科人才,其自然科学基础也主要来自高中教育。”
  在现实中,物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而一些高校在提出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时也并未提出明确要求,出于功利化心态,一些考生可能会选择田忌赛马的方法,力图高考总分达到最大化,而并未考虑自身实际的志趣特长。2018年开始,本市从物理科目开始建立选科保障机制,并建立有关引导机制,要求高校更加精准地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旨在促进学生选考情况与国家育才需求之间的平衡和统一。

  家长助孩子理性选科

  记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理性的家长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孩子选物理。
  就读高二的小杨同学物理成绩在年级不属于拔尖,但她还是在听取了父母的建议后决定选考物理,小杨父母给孩子的建议是,物理虽难却值得学,立足长远是关键。“首先从高校的招生科目看,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直接挂钩,不选物理,没有好大学上。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一些理工类名校在大多数的专业招生中,明确物理是必选,如果放弃物理,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报考这些学校的入场券。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物理等级考拿不到A+或者A,但不能接受没有报考这些学校的资格。”

  大学更应重视育才

  诸多专家指出,要让选考科目更加均衡,各大高校理应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2017年沪上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显示,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明确提出,学校所有与物理直接相关的专业,只接受加试物理的考生。而一些偏理工科的院校,可能出于生源方面的考虑,没有明确提出物理的选考科目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大学不应只盯着选才,还应更加重视育才。大学要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考生理性选考,对需要物理学科做支撑的专业,引导高校明确提出选考物理科目的要求,这也是《意见》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

  选考物理不吃亏

  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既有助于为国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生源,又给考生解除后顾之忧,为考生真正按个人意愿自主选考提供基本保障。
  很显然,有了保障机制,确定了人数保障的基数,选考物理的考生至少在赋分方面不会吃亏。而且从2017年上海市高考选考科目人数与学生录取高水平大学(原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相关数据显示,全部上海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约为20%;选考物理的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为31.4%,其中,选考物理(不选化学)的考生这一比例为22.6%,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比例为40.6%,而选考化学(不选物理)的考生比例为14.5%。可见,选考物理并不吃亏。

  物理保底基数1.5万

  当参加物理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少于1.5万时,将按照1.5万这一保障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意见》包括哪些内容?

  《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引导机制,引导和促进高校精准合理地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 二是建立保障机制,促使学生的选学选考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的需求相统一; 三是完善育人模式,引导促进高中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优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1.5万物理选科保障基数如何确定?

  据介绍,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确定的规则是:根据2013-2017年在沪招生院校理工类专业录取人数,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确定为1.5万。这个基数能基本满足招生院校在沪选拔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生源所需。
  据悉,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本市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综合素养与学业能力,更加符合国家选才育才需要,更有利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下如何赋分?

  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多于保障基数时,以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考试的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新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何时实施?

  《意见》明确,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引导在沪招生院校从有利于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高中教学的沟通衔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对于确需物理学科基础的理工类专业,在沪招生院校要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
  新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将由在沪招生院校提出,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后向社会发布,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对高中育人、高校选才育才有何要求?

  《意见》提出,高中阶段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求高中教育关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教学质量,确保高中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得到全面落实。二是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改革。在记录环节,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客观、真实、准确、可用。在使用环节,引导在沪招生院校探索和参考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发挥素质教育价值导向。
  就高校如何进一步优化选才育才机制,《意见》提出,高校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选才育才机制:一方面,强化科学选才。根据目标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据此确定招录学生所需的学科基础素养。另一方面,强化科学育才。要促进“招”与“教”的联动,用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红利”,根据生源的选学选考情况,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链接]

  “3+3模式”让大家重视孩子生涯规划

  在教育界专家看来,保障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考生家长在选科时更加趋于理性,结合考生学科特长、生涯规划,合理选科。新高考改革方案之下的3+3模式,对于学生的选择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桃浦中学校长夏青介绍说,该校注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辅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学校会向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试,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17年学校德育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设计初探》成功申报了上海市“德尚”课题。
  而据记者了解,市教委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新时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意见》还明确,高中阶段主要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指导,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研究性学习等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在选学择业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的职业需求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业和职业的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管理能力。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