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 08:20 来源:北京考试报 高考 /成绩 /大学
原标题:高考考前200余天,你还有多大进步空间?数据分析告诉你
高三首次月考之后,该如何看待成绩?
在距离高考仅剩的200多天里,
考生还有多大的潜力和进步空间?
该怎样设定自己的目标?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小编向某高中一位带过上届高三理科班的班主任,要来了其所带班级的成绩数据,以其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样本情况说明:样本班级共有31名学生,排除一名出国留学的考生,共有30份有效的成绩数据。全班考生最终取得的高考成绩,主要分布在从673分到500分左右的区间(本届考生所在班级的成绩水平与该样本越接近,参考意义也就越明显)。考生最终考取的院校包含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个分数段的高校。本次统计共包含四组数据:高考名次、首次月考名次、两次考试的排名变化对比及最终的高考成绩。
一个班级的成绩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精确性,但透过合理分析,依然可以为考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成绩变化:波动与稳定并存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发现,该班30名考生中,有27人首次月考和高考成绩的班级名次发生变化。其中,有15人名次上升,12人名次下降。名次上升超过5名(不含5名)的考生有5位,名次下降超过5名的考生有5位。有接近一半的考生排名浮动在3名及以内。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首次月考排名与最终高考排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而从排名的数值差距来看,相应的波动区间并不大,因而排名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该班班主任王帅(化名)介绍,学校同年级其他班级的排名变化情况与该班级类似。
哪些原因导致成绩起伏的因素?
考生成绩波动有哪些原因?
王帅认为,纵观高三一学年,考生成绩有起伏很正常。主观上讲,从首次月考到高考的成绩变化,确实反映了部分考生学习总体水平的变化,但高三最后阶段心态上的负面情绪,往往是考生高考失利的重要原因,部分考生正是输在了最后一刻。客观上说,如各科复习进度不同,综合科目从分科考试改为综合考试,都可能给考生备考带来影响。考生要有正确认识,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成绩明显进步的考生往往有哪些共性?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高中部教学主任石杨介绍,在高三备考全过程中,成绩明显进步的考生往往有一些共性,比如:
有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强
科学安排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善于独立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哪些原因让考生成绩下滑或止步不前?
而很多原因会导致考生成绩出现下滑,甚至最终高考失利,如:自制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
有些考生虽然投入的复习精力不少,却不重视学习方法,比如平时不注重限时训练,导致考试答不完题。有的考生则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迁移能力较弱,导致成绩难以提高。
班内进步10名就是大胜利
“从模拟考260分到高考603分”“从全年级200多名到高考27名”……类似的高考“逆袭”故事充斥网络新闻,让很多考生受到鼓舞和启发。然而,这样的“壮举”最终只能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