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成都,“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15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甚至说他是“现代范进”。俗话说,凡事重复的次数多了,或许会消磨了激情、或许最终厌倦。从自己还是青春少年考试考到和儿子同时步入考场,梁实为何要独树一帜、一意孤行呢?(6月5日新华网)
读罢新闻,笔者想替梁实摘掉强加在他头上的这些“头衔”。其一,他没有成为阻碍推行高考制度的“钉子”,高考管理部门也没有视他为“眼中钉”,所以,称他为“高考最牛钉子户”,并不恰当;其二,他根本算不上是“中国第一铁脑壳”,就算他是“铁脑壳”,也没有撞开大学的门,更没有撞倒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其三,称他为“现代范进”,对他个人的侮辱,也是对高考制度的亵渎。
如果一定要给梁实赐一个名号,也要与时俱进,与网络时代接轨。在我看来,称梁实为“高考哥”,就挺好,既符合网络民意,又名至实归。问题是,如果依然站在过去的起点上,去围观、评价“高考哥”的执著与痴迷,再去感受他15年参加高考的悲情,再去痛惜他15年的大学梦想,显然已经过时了。毕竟,梁实已由过去的“高考生”成长为现在的“高考哥”。
事实上,“高考哥”当初的宏伟理想,已经被时间消磨得一干二净。如今的“高考哥”,是在轻松应考,考试成绩如何,是否被理想大学录取,也已经显得意义不大了。
有人说,高考是梁实的“主业”,生意反而成了他的“副业”。但依笔者之见,恰恰相反,生意才是他真正的主业。试想,如果没有生意做支撑,“高考哥”拿什么去续写十五年高考传奇?说直白一点,不仅生意是“高考哥”的主业,甚至连高考也成为其主业的一部分;与其说他在持续参加高考,不如说他在“经营高考”,每年参加高考,已成为其固定的投资项目,收获的是高旺的人气,以及广告难以企及的宣传效应。
可见,对于“高考哥”来说,参加高考,已成为其成就事业的重要砝码,既是他的理想,更是他的现实。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