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51岁的梁实再次走入高考考场。这已是他人生第22次参加高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高考,被网友们称为“高考最牛钉子户”,虽然受到不少人的调侃,但是梁实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参加高考。(6月7日成都商报)
梁实是一个“不差钱”的成功商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身家百万,现在依旧做着建材生意。支撑他22次参加高考的屡败屡战动力,就是立志要圆“大学梦”。他把这称之为自己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的吸引力比现在要强得多,想上大学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老是考不上,我就觉得精神上缺了一块,即使每天吃好的、穿好的,人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一种可赞的正向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钱袋子”与“脑瓜子”两者都充盈的人生,才有资格称得上是真正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人。
22次年复一年的不懈坚守,究竟有何价值、值不值得,舆论的持疑不无道理。家人的态度——“与其在这个地方做无用功,还不如"喝清茶"”或可表达出人们的疑问与不屑。
围观“高考最牛钉子户”,需跳出高考看精神,其最“牛”之处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那份坚韧、执着、不懈,不怕挫折、不惧失败、不轻言放弃。这相对于当下社会那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着实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最牛钉子户”,其“牛”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围观“高考最牛钉子户”,传递给社会的当为“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这里的“终身学习”当然不是指“终身考试”。读书学习应当成为人们一生的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高考只是考察学业、考核能力的检测载体,既不是“学习”的终点,也不是“考试”的完结,人生之路还有更多不同形式的现实“考试”。品德修养、能力提升、获得成功、谋求幸福,都需要人们不断学习进步、充电换脑,践行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就需要梁实一样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