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过去一周,而网友对高考作文题的热情似乎并无减退的意思。值得玩味的是,许多网友对怎样写好高考作文毫无兴趣,转而追捧起了形形色色的“高考零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轰动全国》《中国式平衡》《昨天高考满分作文出来了,震撼8亿人……》、《山东高考生的满分100分作文,看得让人无语!》等“神作”在各大微信公众号中粉墨登场,刷爆朋友圈,阅读数也很快到达了可观的100000+。
高考零分作文的流行,并非始于当下。近年来,“满分作文”“零分作文”总会在高考之后准时与网友们见面。不过,这些作文未必有多少可信度。由于高考阅卷是在相当严格的保密规定下进行,因此,即使满分作文、零分作文确实存在,也几乎不可能流传至网络。事实上,通过搜索引擎不难发现,所谓零分作文《中国式平衡》早在2013年就已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
不过,或许神作的真伪对网友而言并不重要。拿零分作文来说,能为读者提供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观点和看法,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比如,相传为2011年四川高考零分作文的《总有一种期待》中写道,“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一连串语句中虚无缥缈的诗意与“渴望有个媳妇”的实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正是对某些矫揉造作的“美文”的反拨。又比如,《中国式平衡》在结尾写道,“我知道我的作文戳痛了阅卷老师那颗小小心脏。零分吧,我给您一个建议。”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的精神,也让不少网友为之叫好。
网络时代,宏大叙事的权威性正在不断被消解,去中心化和解构主义广受欢迎。公众对于零分作文的欢迎,不只是一种消遣或调侃,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的生动体现。在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中,零分作文的不断涌现可谓顺理成章,无须过分担忧。
不过,与“零分作文”相比,伪“满分作文”所具有的危害性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满分作文”《时间在流逝》为例,该文题目来自于2011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题目,但从行文风格、遣词造句来看,不太可能出自高考生之手。果然,通过搜索即可发现,这是一篇2011年的网文。营销号将其改头换面之后,就成了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问题在于,“满分作文”的名头本身就极具诱惑力。在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中,作文所占分值之大、分量之重,已无需多言。若有考生阅读伪“满分作文”后,费尽心思进行模仿,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要知道,社会人士尤其是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与写作风格与高中生大不相同,纵使他们的文章质量很高,也未必符合高考的规则和标准。因此,网友们在“满分作文”面前,也应保持几分冷静和审慎。
当然,最乐于见到这一现象的,可能是各大营销公号。为攫取经济利益而将社会效益和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如此营销号理应受到批评和排斥。对高考作文的关注,于网友们而言,不仅是对青春的回忆,也应该是一次反思自身、不忘初心的良机。今年上海高考语文题谈到了人的“需要与被需要”,这一深刻的问题不止属于考生,也是对所有网友的人生哲学的拷问。因此,与其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阅读伪满分营销作文,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如此一来,我们也就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那些“神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