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高考加分保送政策大改 尖子生情绪波动

2018-12-22 23:0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日前,中央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从2011级高中学生起,除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入选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外,其余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生资格;体育特长生最高加分不得超过20分。随后,教育部又确认明年“小语种”专业全部取消单招,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录取。至此,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条件的八类学生,只剩省级优秀学生、优秀退役运动员、公安英烈子女三类。

高考加分保送政策的连续调整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当年凭数学奥赛优胜奖被保送复旦大学数学系的GreatPie(网名),在BBS上发帖表示不满:“这下穷人和聪明人靠奥赛保送和加分的路基本断了,悲哀!”同样凭数学奥赛优胜奖被保送进大学的Cuiaoxiang(网名)跟帖感慨道:“还好生得早啊!”

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生王昊伟毕业于复旦附中,这个在高二、高三时连续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的男生同样认为,知识竞赛通过“自愿+选拔”的模式能挑出有能力的人,竞赛类录取优惠政策应该得到肯定,取消不合理。“化学竞赛要求每周必须在课外安排一定数量兴趣班性质的课程”,王昊伟说,“这个要求说明,化学竞赛重视兴趣,并非坊间误传的只求功利的‘畸形竞赛’。”

针对尖子生群体的情绪波动,教育专家、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表示理解,但不认同。熊丙奇指出:“认为一些有学科特长的孩子,由此就没有了出路,这其实是误会了现在的保送生政策,也反映出他们不了解高校自主招生。首先,根据目前的保送生政策,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学生,仍要参加高校的测试,获得测试通过,才可保送;其次,按照现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都比较青睐奥赛获奖学生,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些全国奥赛获奖者大都可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包括低于一本线破格录取——这也几乎等于保送。”

华东师大二附中物理特级教师张大同是国内著名的物理奥赛金牌教练。他认为,竞赛与保送一定程度上的脱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给学科竞赛带来利空影响;从长期来看,却是一个利好。“学科竞赛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教育部根据目前学科竞赛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助于吸引和聚合更多真正喜爱科学研究的学生以平常心态来参与,促使中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这对学科竞赛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张大同还指出,在当前大学自主招生渠道越来越广的现状下,名牌高校一定会有措施,保证在学科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顺利地进入他们理想的大学。

张大同一直非常关注竞赛保送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情况。“因为比较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以及提前学习了大学部分课程的内容,竞赛保送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普遍比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到了大学高年级,由于各人努力程度的不同,这两类学生从总体上来看差别已经不大。但是在保送生的群体里面,确实涌现出不少拔尖学生。”张大同说。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三学生刘雨溪凭借“关于广义复数fibonacci数列的探索”课题在今年第十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由于“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继续适用老政策”,刘雨溪仍能顺利获得高校保送资格。她告诉记者:“参加竞赛前我心情忐忑,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在专家学者眼中有没有价值;但参赛后,我觉得比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及家长呼吁,在取消学科竞赛类保送项目的同时,对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加分项目的资质评定应更为严格和规范。在他们看来,“官二代”可以摇身变成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甚至是体育健将,但很难“伪装”成为竞赛优秀生。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