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提高人才选拔精准度 沪教育界专家解读高考“新政”

2018-12-22 10:1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昨天,相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实施新高考方案后,上海学生选学选考物理的人数相比于改革前有所增加,但和国家选才育才的实际需要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未雨绸缪”今年先为物理设“保底”机制。

  设立引导机制,释放高校自主权和学生自我规划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李志聪表示,健全选考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招生对高中教育的引领作用,也提高了高校选拔人才的精准度。高中学校能够有底气、有目标地引导质优学生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人才。

  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选物理不再“吃亏”

  根据《若干意见》,上海将对高考考生的选考科目设立保障机制,且对物理科目的“托底”在今年高招录取时就将启动。

  “根据2013—2017年在沪招生院校理工类专业录取人数,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为1.5万人,基本满足招生院校在沪选拔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生源所需。”昨天,《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迅速引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上海实施的新高考,核心是俗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考录取模式,即:依据学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根据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的观察,由于新高考实行“3+3”方案,考生要在6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中选3门作为等级考科目。一般情况下,考生应根据高校录取专业对科目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但实际却有两类现象值得关注,一是部分考生在选学选考科目时只考虑博弈,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二是部分高校选考科目要求过于宽松甚至不提选考科目要求。

  《若干意见》的另一大亮点是,要求在沪招生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对于确需物理学科基础的理工类专业,在沪招生院校要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

  很明显,此次“新政”剑有所指。随着上海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无论是高中老师还是大学招生官都发现,部分高中生在加试科目选择上博弈心重,不少人“弃选”物理,因为他们认为选物理会“吃亏”。

  “合理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这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叶志明举例说,大学的一些工程专业,若对物理与化学科目都有要求,那么在科目设置时就应明确提出相关选科要求,这样才有助于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更好地选拔到合适的考生,实现学校与考生的双赢。

  在一些中学校长看来,高校科学合理地设置选考科目报考要求,正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体现,也是高中学生规划自己未来学业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学段间人才培养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琳媛认为,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将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志愿和天赋特长选择选考科目,并保障高校各专业学科基础。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理科目呈现出“弱势”的迹象。这一困境如何破解?昨天发布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实际情况,目前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自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时实施。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周凤林说,引导高校更加精准合理地提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这对于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特色办学、强化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对接高校人才需求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些选择,“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