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涂永强院士话高考:上兰大我的高考分数年级最低

2018-12-20 13:22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涂永强院士高考:上兰大我的高考分数年级最低  
 

涂永强院士话高考:上兰大我的高考分数年级最低

▲青年涂永强在兰州大学

涂永强院士话高考:上兰大我的高考分数年级最低

▲涂永强在指导学生
 

涂永强

涂永强院士话高考:上兰大我的高考分数年级最低

涂永强

1977年12月、1978年6月两次参加高考。1978年9月进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1982年、1985年和1989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曾任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部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快报》副主编、 化学会会士等,目前作为双聘院士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期致力于涉及碳碳键形成与重排的反应和方法学研究,以及在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7年冬天,我的第一次高考失利。花了10元钱,我买回100斤木炭,把自己关在还没装修好的新房子里复习,准备再战。半年后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

1978年10月,我带着遵义县第三名的高考分数进入兰州大学,却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全年级最后一名。4年后,我以年级前十名的成绩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

如果说,当年的高考是为了改变人生,如今,追求知识、追求科学、不断探索已成为我的兴趣和主动力。

艰难生活中的苦读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现在划为三岔镇)。大山深处、密林之中的张家林仅有几户人家,张家园子西南角的厢房就是我们6个兄弟姊妹出生的地方。因为贫穷,我直到8岁才成为仁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那是1966年。

我上学时正赶上“文革”,大家都无心学习,5年制的小学我竟读了6年。记忆中,小学校园全是一片混乱嘈杂的乱象,批斗会、游行和喊口号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我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其时因“四清”运动不再任教),对我要求甚严,“既然要读书就要好好学习,不管别人学不学,你自己得学好”。

我真正的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1972年,学校渐渐恢复了教学秩序。进入初中需要考试选拔,庆幸父亲的严格,我考入初中。教语文的刘老师和教数学的张老师都非常喜欢我。初中50多人的班级,我一直是第一名。学习很轻松,记忆中数学只有一次没考满分。

当时家中经济条件相当不好,兄弟姐妹6人,我是最大的男娃娃,每到暑期,砍柴火的任务自然落在我身上。“永强,快上山砍柴了……”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喊我起床,和姐姐、弟弟一起上山。我爬到十几米高的松树上,砍下树丫枝,放在山上晒7天,等快干了再去背回来。我扛着一捆2米多长的柴火,连自己的人影都看不见。

因一直读书,我几乎没有给家里挣工分。工分挣不够,就要给生产队倒贴钱(称为“补社”)。每到年底,我们家都要去找亲戚家垫钱“补社”。这很为难亲戚,也让我家丢尽面子。尽管如此,父母亲依然支持我继续读书。母亲靠养猪赚钱供孩子们上学,但行情并不都很好。

记得有一年冬天,为了挣学费,我和母亲到集市卖小猪。贵州的冬天又湿又冷,整个集市都散了,只有我们母子俩还守在那里继续叫卖。现在想想,我的母亲真是了不起。

最大愿望是当民办教师

1975年,因为成绩优秀,我被推荐到团溪中学读高中。当时上高中有年龄要求,要求在16周岁以下。还好,我10月1日出生,差几个月16岁,符合要求。还记得进入高中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贫下中农推荐我上高中”。

高中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非常幸运,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

他们都是作为支援落后地区大三线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到团溪镇的。我的外语老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美术老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学和化学老师毕业于四川大学,语文老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政治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物理老师是贵阳工学院毕业的。学校的教导主任赵光耀老师是河南开封人,说着一口带着河南口音的贵州话。他称得上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数理化样样精通,特别热爱学校和学生。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