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15:48 来源:人大附老师 高考改革 /高考 /历史
原标题:必看|新高考政策出台背景和新高考遇到的5大难题是什么?
2018年9月,本应是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省市启动的时间节点。
但两个多月后,18个试点省份中仍有超过一半至今未宣布相关方案。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9个省份,既未明确“官宣”暂缓改革,也迟迟不见“改革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推迟改革试点。
作为通向国内大学的唯一渠道,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8年是新高考改革试行的第4年。按原定计划,加上第一批2个省(上海、浙江)及第二批4个省(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到2019年高考,全国将共有24个省启动新高考,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即‘6选3’)”。
但截至目前,第三批中只有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河北、重庆8个省市宣布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按时启动新高考改革。
试点省份缘何由18个锐减至8个?11月26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2018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身处新高考改革决策和实施一线的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处处长韩宁,现场解密了新高考改革政策推行的背景,并指出当前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高考政策出台背景解密
韩宁说,新高考政策的产生有三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时间节点即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这一纲要出台的背景是:分省命题方兴未艾,自主招生大战如火如荼。而围绕分省招生指标,各种意见尖锐对立。
山东省三个考生甚至状告教育部,说为什么山东省的考分就那么高,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什么上大学就那么容易?
同时,高考加分也引起激烈争论,原本是为了弥补高考唯分数论的缺陷,但特长加分引起一些学校的质疑,被认为含金量不高。
此外,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缠斗不休,“这些问题推动了当时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韩宁说。
当时的《纲要》提到了三个原则,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这是三个目标。多目标的任务往往是不容易完成的,有时候它中间是有冲突的,哪个放在第一位,哪个放在第二位,这个问题当时我们很纠结。”韩宁表示。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高考改革的描述成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此外,还提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化考试一年多考。“这已经和我们今天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很像了。”韩宁说。
第三个时间点就是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对高考多年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新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等,以上海市、浙江省为改革试点从秋季开始执行新方案。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浙江、上海启动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遇到的5大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走班教学会不会凸显教师资源不足?
上海新高考实行“3(语数外)+6(物化生政史地)选3”科目组合,浙江则在“6”的基础上另加一门技术科,为“7选3”做法。“3+6选3”有20种科目组合,“3+7选3”则有35种。
很多一线老师都认可高考改革的方向性正确——诸多组合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考试选择权、课程选择权。然而,在实际的改革落地中,如果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的话,学校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选科提供足量的课程供“走班”。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年级有120人选历史,就得至少开出3个历史班,否则不能满足学生。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在重点高中,学校目前的师资力量也远难承担这样的办学模式。
重新配备整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难度太大。这被认为是新高考“改不动”的“第一难”。
第二,考试次数过多会不会加重负担?
这个既有学生的负担,也有老师的负担,也有校长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