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考 > >>  正文

“高考最牛钉子户”第16次上考场(图)

2018-12-18 21:04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高考最牛钉子户”第16次上考场(图)

7日,参加个人第16次高考的梁实展示准考证。

中新网供图

“高考最牛钉子户”第16次上考场(图)

梁实喜欢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公园里散步看书,借此放松一下。

《华西都市报》供图

立志要上四川大学数学系


身体壮实,眉开眼阔,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可见——今年45岁的成都人梁实,因15次高考经历“一炮而红”,被称为“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和“当代范进”。15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今年,继续征战他的第16次高考。


去年差三本线64分的成绩,让梁实很灰心,计划不再参加高考。最终因放不下心中的大学情结,今年2月,他再次报名参加高考,目标仍然瞄准四川大学数学系。


15次参加高考皆失败


今年45岁的梁实自从1983年参加第一次高考后,30年来,已经先后参加过15次高考,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依然坚持复习考试。


5日一大早,梁实和平时一样来到位于西南交大附近的一家茶馆复习,这位两鬓略显斑白的中年男子,一个人坐在茶馆里的一张台边,静静地看书。梁实告诉记者:“在茶馆里,我困了可以躺在沙发上睡一觉,也可以看看报纸。”


说到即将到来的高考,梁实说,今年还是感觉心里没有底儿,复习得不太好。


梁实因为之前15次高考的经历在去年夏天“一炮走红”,梁实说,这个名出得很丑,很心酸。对于“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当代范进”等一堆称号,梁实并不在乎。


或许看过梁实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而未上过大学的人会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和梦想。


喜欢在茶馆里复习


梁实说,他不是一个偏执狂想的人,而是一个普通又现实的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这种梦想,只不过,他坚持了这个梦想。


梁实说,高考让他出了名,周围的人都认得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还是照样天天去茶馆摆龙门阵 (指讲故事或长时间聊天)。


梁实复习的方式也很具有成都特色,他不喜欢呆在家里看书复习,“连续三天关在屋里自己都要逼疯”,他必须要到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看,即使茶馆里再吵,他也喜欢在茶馆里看书,有空就来,“要生活,也要考试”。


  前十次为改变命运


1967年出生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是1983年,因为小学只读了5年,高中读了2年,他16岁就参加了高考。当时与现在不同,在正式的高考之前,还有预选考试。他当时读的是理科,要考七门课:语数外,物化生,还有政治。梁实的第一次高考倒在预选关,回家后“郁闷了个把月,然后就耍去了”。


此后连续两年,梁实始终没有迈过第一道门槛,当第三次预选未通过时,18岁的梁实开始感觉“有点悲哀”。1986年,本来已经去技校读了快一年,他感觉做技术工人不是他想要的目标,又跑回学校参加考试,结果依然未能通过预选。


这次之后,他告别了学校,但打了半年工,他又跑回学校复读,在连续五次努力后,他终于在1987年通过了预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了高考。那次他考了400多分,“只差10多分就可上大专了。”


1988—1989年,在一边打工一边自己复习的状态下,梁实又连续尝试了两次,但还是只考了400多分。“当时没工作,一心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命运。”


在抱定“肯定考得上”的想法下,梁实接着又进行了第八次、第九次尝试。“怕吃苦,具体行动时偷奸耍滑”,梁实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又无法改变自己,加上从1992年开始,高考报名受到年龄婚姻限制,已经25岁的梁实前十次高考暂时画上了句号。


十年后再考为圆梦


放下高考,梁实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找钱”中,1993年,梁实所在的单位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这时,上大学已不再是惟一出路,梁实干过个体户、卖过服装、做过销售。“那页翻过去就翻过去了。”喝茶时也很少跟别人提起高考的经历。


2001年的一天,高考已经放开年龄和婚姻限制,在跟一位老师聊到高考时,梁实放言,“现在的高考不难,这么多年没摸书,也觉得不难。”老师认为他在吹牛,跟他打赌:“如果你现在去参加高考,顶多考100多分。”梁实不服气,他决定再次报名参加高考。


2002年7月,已经35岁的梁实事隔十年后再次走进考场,这是他的第11次高考。他的目标不光是尝试一下,而是要考上。


成绩出来后,梁实考了370多分,他意识到光吹是不行的,做题时明显感觉速度很慢,离结束只有十几分钟才开始写作文。


如果说从1983年到1992年这十年参加高考是为了生计所迫,那么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梁实只是为了圆一个梦。


热门搜索